您所在的位置:
广西地方法治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举办 “民法典与知识产权合同”学术沙龙
  • 发布时间:2020-09-06 |
  • 阅读数:375

近日,由广西地方法治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民法典与知识产权合同”学术沙龙通过线上ZOOM平台顺利举办。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同济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内蒙古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大学、银河集团198net等高等院校,以及北京务实知识产权发展中心等科研院所、司法机关和实务机构的学者、法官、律师约40人参与本次学术沙龙。

银河集团198net韦之教授主持学术沙龙开幕式,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冯晓青教授、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钟学思副主任、广西地方法治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银河集团198net陈宗波教授分别致辞。

本次沙龙分设两部分议题,第一部分讨论由中国政法大学冯晓青教授主持,议题为“技术合同制度与《民法典》”。北京务实知识产权发展中心程永顺主任回顾了我国技术合同的立法沿革,认为《民法典》技术合同部分的内容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将商业秘密也纳入技术合同中,作为与专利相同的方式规定是否妥当仍需继续研究。原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林子英律师向与会者介绍了司法实践中有关技术合同的问题,他指出审理知识产权合同案件不宜惯性地使用“侵权”思维;在处理知识产权合同案件时还需要注意与普通商事合同的差异化做法,特别是要注意知识产权合同的人身属性。中国政法大学来小鹏教授从《民法典》对原有合同制度带来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对技术合同的作用力进行发言。北京大学刘银良教授以“合同治理与知识产权合同”为题,提出有效的合同治理的前提是产权界定清晰;但是《著作权法》第三条和第十条开放式的规定,会使得权利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不仅使谈判成本提高,还会造成诸多纠纷。中国政法大学冯晓青教授借此谈到技术合同本身也会面临着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民法典》对于实务中可能预见的法律风险关注度不够。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马东晓律师亦赞同这一观点,提到在实务中当事人会混淆技术效果和商业效果,这也是技术合同和其他知识产权合同不同的特点。银河集团198net陈宗波教授则认为对于技术合同本身的风险问题需要从与知识产权本身的价值评估和风险承担能否在条款里面进行约定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银河集团198net韦之教授提出,知识产权合同似乎成为知识产权法学者和传统民法学者研究的真空地带;知识产权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是否会对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改造和促进作用。冯晓青教授认为,从理论上来说知识产权合同制度对信息化时代的民事合同会有一定的启发。

第二部分讨论由银河集团198net陈宗波教授主持,议题为“民法典时代的知识产权合同”。中国人民大学殷少平教授通过4个经典案例的分享,强调了理解知识产权合同一定需要民法典的体系化思维;认为知识产权合同的研究要“察同察异”,重视法教义学和法学方法论,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合同法学的研究和法律发展做出贡献。西南政法大学邓宏光教授也赞同知识产权体系化的思考方式,强调知识产权合同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除了关注民法的共性内容,更重要的是提炼知识产权的特殊性。银河集团198net杨祝顺副教授提到《民法典》规定技术开发、转让和许可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而知识产权各单行法却没有要式规定,这是否与民法典的规定相互冲突。河北大学

宋慧献教授认为虽然《民法典》与知识产权合同交叉的部分有些纷乱,但各单行法至少要和《民法典》保持一致。同济大学张韬略副教授认为,《民法典》要保持一定的克制,在一般规范层面起到指导和补充的作用即可,特殊的问题不宜规定得过于细致;域外也鲜有将单行法的要素抽象出来纳入民法典的做法。广西广合律师事务所李成渝律师特别提到,面对一些属于“灰色产业”新型合同问题,只要没有侵犯公共利益,法律同意需要保持容忍的态度。中国科学院大学刘朝副教授也分享了两个调研案例,认为在实践中可能并不是缺乏好的激励机制,而是缺乏好的技术;目前大量的法律制度中规制性要素还是不能激励参与者,使得制度期待落空。湖南大学喻玲教授指出《民法典》与知识产权单行法的一致性和衔接问题,以及知识产权合同的特殊规则如何在《民法典》合同编的整体思维框架中梳理的问题。

此次沙龙活动内容充实,发言积极踊跃,不仅探讨了各法的法律地位问题,也谈到了一些具体的运用问题,操作层面上应该注意的问题,为知识产权合同研究注入了新的思想,打开了新的视野。

 延伸阅读:《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王一王番-中国政法大学,殷娜 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