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毕业季】法学院院长寄语——在时代的巨变中坚守一份朴素的情怀
  • 发布时间:2022-06-27 |
  • 阅读数:1611

在时代的巨变中坚守一份朴素的情怀

——院长陈宗波在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寄语讲话

二〇二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亲爱的各位2022届毕业生,各位教师代表、在校生代表、在线上的家长和校友:

大家好!

初夏草长莺飞,大地花繁叶茂。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2届毕业典礼,庆祝332名毕业生学有所成,欢送毕业生同学奔赴服务人民、报效国家、成就自我的万里征程!

首先,我代表学院向圆满完成学业的2022届全体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借此机会,向为同学们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付出辛劳、倾注心血的老师、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我的印象里,今年以来,多为雨天。我们很多时候要不在淅沥的雨丝中,要不在磅礴的雨幕中度过,有种整个学期都未曾受到太阳照耀的感觉。然而,在这个多雨的季节里,毕业生同学的靓丽身影照亮了整个夏天。你们从入学时的青涩的脸庞到如今脱胎换的气质,这一成长的巨变,全景式地展现了大学教育的功能和意义,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没有比这个季节更有成就感了。我们为你们的成长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感谢你们!

做成一件事情不容易,更何况像这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工程。大学毕业,意味着你们通过系统学习专业知识,获得了走向职业生涯或进一步深造的一种资格,这是你们从学生身份到职者或学人的角色转化。因此,它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件伟大的事情。这首先是你们自身努力的结果,我们不曾忘记你们数年来寒来暑往,往返于教室、图书馆和宿舍匆匆忙忙的脚步,很多同学可能时常在星夜完成作业或论文,甚至不惜在各种备考中为了命中一题而刷了一千道题,简直是当代“校园愚公”。勤奋是攀登的阶梯,成功的桥梁,我们时常为大家的刻苦和努力所感动。然而,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我们所说的大学毕业,决不仅仅是各位毕业证书上和学位证书上表述的“学完规定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授予学位”这么简单。各位拿到的大学文凭其实就覆盖了你们在大学之前所有学段的学习经历。我们很能想象一个人读大学之前其知识储备是零。你们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到步入社会,不知道要倾注了父母多少心血,得益于多少老师心智,以及得到多少朋友的心助!因此,我建议各位毕业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和真诚的拥抱对关心、帮助和支持你们学有所成的所有人表示由衷的感谢。

大学生活是美丽多彩的,大学收获是沉甸甸的。当然,个中有些委屈可能是免不了的。但是不管怎么样,能读了大学,就是一种幸福。

今年高考刚刚开榜,我刚才还看到一个报道,说有一位参加了25年的高考生今年再一次未能上大学本科线,非常替他惋惜!他被称为“中国最牛高考钉子户”“中华第一考王”,但也有人叫他“中国第一铁脑壳”“中国第一死脑筋”,有人问他为何要坚持25年?他说主要是为了完成一个心愿,他认为大学是最神圣的地方。因此,我要说,能考上大学,并能在如此美丽动人而又有历史底蕴的学校里幸福地读书、交友、畅想、锻炼……,已经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了,无需遗憾。

我们当然还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之所以能在蓝天下自由地呼吸,安心地学习,快乐地运动,离不开这平和的环境,时代让我们当老师的教有所成,让你们学有所获。

但我们要记住,这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当然,变化是世界的发展规律。所以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然而我们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重心、政治格局、科技发展、产业布局、全球治理正在或将要发生深刻变化。当全球依然被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笼罩着的当口,世界一些地方因冲突引发的动荡形成了蔓延之势,真正的战场炮火连天,模拟的战场也火光冲天,各种力量蠢蠢欲动。那么,即将走向社会的,或上岸后进一步研究学问的你们如何保持着一份定力?我认为,无论我们身处的世界如何动荡,作为当代知识分子或知识分子出身的人们,应当永葆一份朴素的情怀。

没有朴素的情怀,就没有动人的故事。作为一名受到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我们应该相信并保持着人间之爱,人性之美,人世之理。

世界再变也不能没有爱的传递。爱是人性中最初始的情怀,也是人生最美的花。我们要爱国、爱家、爱人。

“为何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我时常想起艾青先生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里的诗句,它集中反映了爱国者的心声,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激励着人们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在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爱国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是人民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基本保障。

爱是一种底色,是一种力量的源泉。当一代代青年把爱国情怀深深地刻入内心深处,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强国之志时,他们就一定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当然,我们还要热爱我们的家庭、家人和他人。人人爱我我爱人人。

世界再变,也不能去除人性之美。无论我们身在何地,从事何种职业,我们都会心向美好。作为一名学法之人,我不知道各位有多少次为正义得不到伸张而扼腕叹息,甚至愤愤不平。如果如此,这说明你的内心依然保持着人性之美。你们学习了法律,就要让法律变得有温度,让法律实现公平正义,这就是我们法律人的情怀。有一位检察官,写了一本书,叫《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他说,法律人的信仰就是要有一颗永远柔软的内心。永远相信人性本善,永远相信人有改造好的可能,相信人总有不得已之处。机械套用法律的时候,这不仅只是麻木,更重要的是不愿意走出法律思维的舒适区,是丧失了当初追求法治理想的激情。带着感情去办案就是重拾这份激情,就是将人性融入法律的理解当中,就是在包容人类的不完美,就是深入常情常理的伦理基础。

世界再变,也不能失去人世之理。《管子》一书中有句话说:“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这里面实际上讲到了万事万物内在的道理。世界再如何巨变,人世间的道理就在那里。所谓的“知道”不仅仅是要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更是要懂得人生社会的道理。而人生社会的道理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存在于现实社会人群的真理性认识,而且从来也不会脱离道德的要素。苏辙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知道”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在道德层面上有所行动、有所收获。我们常说知足常乐、知止而行,这个知足、知止,其实就涉及到了道德层面,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不贪求,不妄动。

“人世之理”既包含做人的基本道理,也包含着人的基本理性。作为法律人,在运用法律知识这一特殊的工具时,应保持理性,不能任性。特别是当你掌握了一定的权力时,更要保持谦抑。既然学习了法律,就应该知道权力是受约束的,如果行使权利不谦抑,甚至相反,仰权自重,依权随性,则权力的服务性质就会改变,人们在你行权过程中可能就会受到伤害,这种伤害会极大影响行权目标所追求的治理效益。

同学们,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变革。但是变的是环境,不变的应是初心;变的是物质,不变的应是精神;变的是容颜,不变的应是心态;变的是空间,不变的应是友情;变的是人生路,不变的应是家国情怀。

其实,变与不变,我们都在路上,我们的却步从来就不曾停留。人的成长,不仅在于学习,也要在于经历,毕业就是践行更宽广的人生之路。往后,你们的生活难免有酸甜苦辣,这才是社会的本色。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得到了磨砺,就会变得坚强。面对困难,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战胜它。泰戈尔说过:“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因为有了生活的苦涩,我们才会记住幸福的甜蜜。在百变的世界里,坚守朴素的情怀,胜不骄,败不馁,在千锤百炼中变成熟,直至走向成功。你要相信这句话话:是金子总要发光!我敢担保,你的努力和能力一定会被发现!你的进一步成长的机会归根结底还由你自己创造。

大学这个最后的夏天,不得不说的再见。对于绝大部分毕业同学来说,再过几天,校园里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孔,桃园、李园和荷园美味佳肴,春天的紫荆花,夏天的凤凰花,秋天的桂花,特别是你们的女神老师莫凌侠教授捐建的梅园里的梅花,都会在你离别的车窗外,慢慢地后移,最后存入你记忆的优盘,成为等待翻阅的时光相册。

此番别离,你们就将融入茫茫人海,何时能聚,不得而知。但我相信,桂林这方灵气的山水,这座内敛的古城,一定常是你梦中回放的片段。特别是各位毕业的这一年金秋十月,喜逢学校建校九十载、学院法学教育复办三十年。独秀法学,三十而立,阔步前行,风华正茂。在恢复办学三十周年之际,我们将隆重举行系列庆祝活动。届时,欢迎你们再访雁山,我们在这里等你回家。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同学们,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吧。这是一个创造梦想、成就梦想的时代。

今年是我在学院毕业典礼上的第10年讲话,每年讲话的主题略有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给同学们最真诚、最良好的祝愿是永远的!

愿你们历尽千帆,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