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法学教育恢复三十周年】莫凌侠: 一门课
  • 发布时间:2022-09-29 |
  • 阅读数:208

2018年我开始给法学独秀试验班开设《民法总则案例研习》课。开设该课程的初衷是因为发现学生们对于实体法和程序法、各部门法无法融会贯通,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找不到切入的角度,所学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因此,想开一门课教会学生在拿到一个案件时如何切入和处理,以便在工作后可以直接上手。考虑到无论学生未来从事哪个领域的法律职业,沿着科学、理性和专业的思维路径组织证据,撰写合格的法律文书都是一个法律从业者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课程由法律思维、证据组织和文书写作三个部分内容组成,实体法与程序法相互交织,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案件,从多维的角度思考问题,全面训练学生的法律职业核心技能。本门课程以我亲自代理的案例为原型,真实还原案件的每一份证据和法律文书。一方面,从法官角度剖析庭审的常见误区;另一方面,从一个优秀出庭律师的角度,分享庭前准备到庭审各环节的工作方法、技巧和经验,是一门真正的实战课程。

本门课程短短8周,设置了7次作业,包括阅卷笔录、法律关系分析方法、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答辩状、上诉状、代理词和课程总结。要完成这些作业需分析、推敲上百份证据,阅读数本专业书籍,几十篇参考文献。我在课程开始前的寒假期间,就事先将上百份证据(证据已作处理,隐去当事人信息及地名等。此事委托给我的研究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法律文件以及课程教学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我的指引进行课前预习并完成第一次作业。之后每次课前都这样进行引导、预习和作业。课程中鼓励学生相互辩论,每次课前我也会提前半小时到教室,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面对面进行辩论和沟通。我通常会针对学生结论性的意见不断纠问,把学生逼到思维的角落,自主地发现自己思维的漏洞和缺陷。然后通过对思维过程的复盘,再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虽然费时费力,但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教学内容的程度有充分的了解。针对每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给出的建议也十分具体。课堂上一方面主要针对学生们存在的共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另一方面详细介绍在案件每一个具体的环节,法官的思路以及各方律师的思路,教会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复杂的法律关系中,敏锐地捕捉重要的案件事实以及蕴含的权利义务,并准确地找到所适用的法律。学生们在课前课后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分析证据,检索法律,尤其是辩论。他们有些许疲惫却又跃跃欲试。

在纠问式、辩论式的学习过程中,整个班级都笼罩在紧张、刺激且活跃的学习气氛中。

在课程总结的作业中,廖良红同学说:“老师第一节课就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紧张,课堂十分的安静,她说话有条不紊且逻辑性强。莫名紧迫感让我不敢懈怠这门课,认真听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老师总喜欢追问我们,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但以我现在的能力和水平,这样的提问对我而言总觉得是一个的挑战,越来越强的紧迫感不断地鞭笞着我,激励着我不断向前。”

陶思琦同学说:“每次作业都会写到怀疑人生,但是写完作业了又觉得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一种很疲惫和迷茫的心理压力,明明你在写作业的时候感觉自己逻辑满分,毫无破绽漏洞,但是老师一句话问的,你直接千疮百孔。但是,这个开胃小菜很容易为这节课定下一个要解决的目标问题,然后使这一整节课都可以形散而神不散,即所有的讨论铺垫皆为揭示一个结论,只是思考过程可能曲折婉转”。

轩雅倩同学说:“坦白说,作为一个凡人,案例研习课程的学习强度是很大的,每周都需要提交一份案例作业。这对于初学者而言,无疑是一种磨练。刚上手时,我常常在图书馆坐上一整天,也只能在 Word 文档里敲出了几百字。诚然,在下笔前需要做大量的文献阅读和检索工作,行文时更是要反复考量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是否妥当。”

韩丰运同学说:“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与课后作业的写作中,使得对正在学习的民诉法,刑诉法,甚至是民法、行政诉讼法等程序法律规范与实体法律规范的认识更加细腻,通过简单模拟民事诉讼代理人的工作流程,也进一步加强对民诉律师参加庭审中‘高手相互过招’的智识挑战,及其这一职业形象的立体理解和认识。最后,更是真正感受到‘理论的法律’和‘实际的法律’的冲突与差异,每一次课堂几乎都是‘打碎’和‘重塑’的重生过程,将时刻面临着来自一针见血的课堂提问和课堂中自我质疑乃至自我否定的多重压力,当然还包括对案件认识的深化和自我写作思路的肯定后收获的愉悦感与收获感。如此‘冰火两重天’的课程安排,充分磨炼一名法科学生的意志力和战斗力。最初的阅卷笔录课堂阶段,我作为第一名被提问的男生,还停留在对‘合同相对性’理论的主张而有些自我满足,但很快便在莫老师的一句句质疑中自乱阵脚,哑口无言,羞愧难当。我在刀刀见血的提问中才发觉原先想法的‘天真与浪漫’,犹如坐井观天的井底之物。当然,提问也促使我在课堂后加深对合同相对性理论的认识与适用本案的坚信。”

田雯蓉同学说:“课堂上问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怎么说呢?我本人挺享受问问题环节的,每次看到老师对我们微笑,我就会猜想,‘老师又要从什么刁钻的角度问问题呢?’果不其然,下一瞬间,犀利的问题盘旋在我们每个人的耳边,拷打着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大家都精神紧绷的思索着问题的答案,正是因为这些思考和想法做铺垫,之后老师的解答才更显得耐人寻味,一堂课的灵魂应该就在这里了吧,问问题是一个带动自己思维动起来的过程,而我在这个过程里,会从坚定到怀疑,再从怀疑到确定,最后得出自己的答案,当自己能把自己说服的时候,就是思维升华的时候,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莫大的收获。”

作为教师,我像一个探险队的队长,带领着学生探索法学世界的奥秘,陪伴在他们身边,指引和鼓励他们。那种师生十分默契,共同努力奔向一个目标的感觉令我觉得很幸福。

最后把这门课的一些介绍语送给曾经上过这门课的同学们,希望这构成他们对于母校的深刻记忆——

“一切成长都来源于刻意的自我训练,而这种训练,除了来自于别人的传授和经验,更多的应该是自己真正尝试过、抓狂过、领悟过......同学们,请跟上我的步伐和节奏,希望你学有所获”!

二〇二二年九月三日

文中引用一些同学的作业已征得他们的同意,在此致谢!

作者简介:莫凌侠 法学院教授